时间:2024-09-30
“张师好!”“张师,您来了,就等您了,需要我们做什么?”8月2日晚,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内,当天举行的成都大运会乒乓球比赛都已结束,张文华走进赛场区域,志愿者们热情地向他打招呼,等待他布置新的任务。
今年54岁的张文华,拥有31年的乒乓球馆管理经验,一直在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乒乓球馆内工作,被称为“馆家”。为保障成都大运会,张文华此次被调派至乒乓球比赛场馆,主要负责球台、球网尺寸标准把控、训练及比赛现场突发事件处理,还有音响、灯光、LED大屏等设备的安全使用。
8月2日晚上7点多,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了张文华。当时,他正与几名志愿者共同搬运乒乓球桌等比赛器材,约30分钟后,全部工作才告一段落。
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乒乓球场馆,张文华正在忙碌
为应对各种突发,4月开始就在备战
成都大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时间为7月29日到8月5日,共产生7枚金牌。在此期间,张文华需要全程待在乒乓球比赛场馆内,“成都大运会是一场综合性赛事,乒乓球项目现场的相关问题处理,赛事人员可能会随时咨询我。”张文华表示,“举个例子,球网在比赛中途破了怎么办?如果裁判员紧急召集我和同事去现场处理此类问题,我该怎么办?”
张文华说,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字“快”,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球网恢复原状。“我都是有预案的,如果不得不更换球网,我可以保证在1分钟内完成。慢了不行,人家可是在比赛。再比如,现场的控制台上,音响不出声音了,怎么办?”张文华说,这些突发问题的处理,与他几十年的经验密不可分,可确保尽快解决突发问题。
张文华表示,虽然乒乓球项目的赛程只有短短几天,但他和同事们从4月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比赛的准备中。“我们反复研究比赛突发状况,只要能想到的可能的突发故障,我们全都有预案。”
随后,张文华指了指身后成堆的设备说,“这些都是备用配件,随时‘待命’,随时能更换。”
高新体育中心乒乓球场馆
高新体育中心乒乓球场馆,进行中的成都大运会乒乓球比赛 摄影 谢辉
未雨绸缪,永远是最好的保障。时常测试、反复检查,保障万无一失,是张文华几个月来的工作重心。每天早上,他5点多就要起床,乘坐地铁换乘公交,花一个多小时到达比赛场地;晚上回家的时间,则要看比赛结束的时间。“今天就挺早的,我预计晚上8点多可以出发,10点前可以到家。但是8月1日的比赛,一直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。等我完成所有的工作,回到家,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。”
当好“馆家”,拥抱变化,不断学习
“现在有志愿者们帮忙,工作轻松多了。”张文华告诉记者,一张标准的乒乓球台有270斤重,以前在国家乒乓球队来成都封闭训练时,根据要求,会增加或减少乒乓球台。当时乒校只有他和徒弟两个人,“扛起来就走。”
与志愿者等人一起进行赛场布置
这些年,经过张文华布置的球台超过一万张,因为经常需要用肩膀顶着台面负重工作,这让他的脊椎腰椎变形,腰疼经常折磨着他,“现在有徒弟帮忙好多了,也希望能把自己掌握的一些经验传给他,让他接班以后继续为成都乒乓服务。”张文华说道。
“事实上,这份工作最核心的要点,就是有一颗拥抱变化,不断学习的心。”张文华告诉记者,从1992年开始到成都乒校做球台灯检师,一直到今天,乒乓球场馆里各项设备日新月异,不断更新。比如曾经是电子管的大屏,如今已是液晶显示屏,“我曾经在四川省电视台做过水电工,我知道电子管如何维修,刚开始是信手拈来,但如今却不一样了。现在是液晶显示屏,技术革新了,我的知识不能止步不前。”
于是,张文华有一段时间,每天在空闲的时候突击学习各类相关视频,以便尽可能快地处理相关问题。
家人支持,“想再干10年”
令张文华开心的是,从22岁一直跟着他学习的“嫡传”弟子,一晃眼已经31岁。“那小子很好学,脑子也灵活,遇到事情爱思考。”成都大运会期间,在乒校的日常维护任务,张文华也愿意放心交给徒弟处理,自己则专心保障成都大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的设备顺利使用。
他表示,这并不是最忙最累的时期,“我平时在乒校,每当国家队来封闭训练时,我都要全程待在那里。”张文华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张行军床,晚上他就睡在那里。
张文华
“我的家人是最懂我的。”张文华感慨道,“国家队每年都会来乒校训练几个月,我都没有回家,我的老婆和女儿从来没有怨言。”
据了解,张文华的妻子在乒校担任管理员工作,与他共同保障国家队日常训练。而女儿有时则会和他们在乒校里同吃同住。
张文华表示,他的女儿今年31岁,从小学到初中,有多达十几项省市级比赛的乒乓球比赛一等奖。“她是有打乒乓球天赋的,大学毕业后当了几年公务员,后来还是抛不下乒乓球情结,现在在成都市区开了一家乒乓球俱乐部。”
谈话间,一名志愿者拿来一些面包,看到记者,他说:“张师很厉害,从4月开始到现在,我们在现场遇到的、想到的问题,只要一问张师,准没错。”
张文华表示,成都大运会是检验成都举办国际性赛事成果的一个契机,也是成都向世界展示的窗口。他表示自己很自豪,能够参与其中,“现在我才54岁,如果身体允许,我要再干10年。”
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实习记者 胡谦 摄影报道
编辑 于曼歌
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!)
扫描此二维码关注我们